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⑪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不是天地需要我们去为之立心,而是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俨然成为花蕊。

  ⑫回首群山,好一块沉实的镇纸。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历史。

  (有删改)

  7.第③段加点词“巨帙”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8.第⑤段中,“我”所包的车总被司机“理直气壮地载人载物”,我却感到“高兴”。你怎么理解?(3分)

  9.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用词文白相间,既典雅,又生动,由衷地赞美了夕阳的壮美,极具表现力。

  B.第④段画线句描写群山化静为动,巧妙地抒发了作者为满眼的绿色而欣喜的情感。

  C.第⑦段加点词“梳”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枝条繁茂、秋风柔和。

  D.第⑪段中对山与人的关系作全景式的描绘,升华主旨,突出人是天地万物的中心。

  10.第⑦—⑨段,作者用大量篇幅写“神木”,用意何在?(4分)

  11.联系全文,分析第⑫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12.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却耐人咀嚼。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鉴赏。(6分)

答案:

  7.(2分)连绵壮丽的山水(景色)。

  8.(3分)司机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山间世俗的热闹生活(1点);我由衷地赞美这种淳朴(1点);印证上文我来即山,非为“散心”(1点);拉拉山不是一座空山,人语、生活,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1点)。(1点1分,写出3点即可)

  9. (3分)D

  10.( 4分)突出了“神木”兼具“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的特征(1分);引发了生命是有尊严的思考,不能因为于人有利或无利而褫夺其生死之权利;感悟到历经沧桑后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3分,1点2分)。

  11.(3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的沉稳,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1分);反复,首尾呼应(1分),强调要像山一样思考人生:美丽、和谐、包容(1分)。

  12.(6分)内容上:说明拉拉山对于作者的意义之大,喜欢、欣赏、崇拜之情(1分);是世俗生活的“收心”之处,即使身处喧嚣城市,想起拉拉山依旧会有心灵的洗涤(1分);山中每一种存在都是适者,生机勃勃,启迪人生思考(1分)。

  形式上:语序倒装,有诗意的表达作用(1分);强调即使是在繁华都市,想起拉拉山也是常态(1分);引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