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的6关键
三、内容
主题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具体到某一个主题活动,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当我们选定了一个主题并明确其目标后,面临的就是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要紧扣主题,围绕目标选择,比如“恐龙”的主题,可以开展恐龙类型、食性及恐龙故事编演的内容。
其次,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不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针对一个主题,可选择的内容有很多,不一定都成为幼儿实际探究的内容。例如“蚂蚁”,有关于类型、食性、环境、习性、繁殖等各方面内容,具体到中班和大班开展哪些方面的探究就有不同;同是大班开展奥运的主题,内容也各不相同,因为两个班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不同。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来了解幼儿,从而与幼儿一起确定本次主题要开展的活动内容。
再次,一个好的主题,其具体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主题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分科教学,它强调综合性,包括内容的综合和表现方式的综合,而内容的综合不是指各种领域内容的简单综合。比如,春天到了,唱春天的歌,再画一幅春天的画,讲个春天的故事,放在一起就算一个主题,显然是不严谨的。相反,这种综合应该是体现活动之间内在逻辑性、递进关系的综合。简言之,主题活动的各具体活动互相依赖,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铺垫,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缺少某一个,这个主题就显得不完整。从我们的许多主题教育案例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四、师生互动过程
如果说选题、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计划和准备,那么,具体活动过程则是主题活动的真正实施。判断一个主题活动的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其具体的实施情况。实际上,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从主题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过程来判断其效果。
首先,要看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能否给予幼儿机会自己决定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提问题、想办法等。
其次,教师是否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问题并展开探究活动。具体是指,教师的提问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启发性、层次性。
再次,教师能否给幼儿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具体包括:教师能否适时地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空间、时间等;对于幼儿经验、认识、能力上的困难,教师能否给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教师能否给以适当的肯定等。
最后,教师能否引导幼儿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和概括,使幼儿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培养幼儿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师生互动的以上各方面集中反映的是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即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发挥有效的引导、支持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反映出的也就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和幼儿都会体验到轻松和成就感。
五、分析反思
最初,分析反思作为主题案例的一个部分,往往是在主题活动结束后写上的,内容不外乎:幼儿是否积极参与了活动,活动的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等对结果的简单评价,也有关于教师教学方法等的分析,但主题已结束也不可能及时调整改进了。因此,我们提出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随时进行分析反思,即在每一次活动过程中都进行反思。例如本书中案例“救救海棠花”和“幼儿园的新楼房”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的行为表现时内心的想法,实际上就是分析反思。这种过程性分析反思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使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有效。当然,这种过程中的分析反思要求教师具有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判断力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对于经验少的新教师或刚刚尝试开展主题活动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过程中随时的分析反思,那也要做到每一个小活动之后的及时分析反思,以便下一个活动能够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