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点滴念师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
1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八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
B.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
C.回顾抗战时期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是为表现夏承焘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
D.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
E.本文生动再现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1 6.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 7.根据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焘先生的“佛心佛性’’?结合文章举例阐释。(4分)
答:
(2)第二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4分)
答:
答案:
15.(4分)A C (A项“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与原文不符合;C项以偏概全,夏承熹教授讲授词选,还意在表现其心忧天下的情怀)
16. (6分)①以诗传为文之要,教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发现灵感;②以诗明人生境界,教导学生淡泊名利而有定力;③以诗表个人操守,引导学生正直做人,忧国忧民。(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 (8分)
(1)(4分)①仁爱温和。如对学生模仿自己付之一笑,赐书嘱我等。②淡泊随性。
如自号“瞿禅”,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禅理;写诗、衣着均洒脱不羁等。(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①交代自己师从夏先生的缘由,同时承上启下;②通过细节生动地表现夏承熹先生学问深厚、亲切随和的特点。(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 (4分)
示例1:古今成大学问者,不仅要有杰出的才华,还必须为人正直,品格端方。夏先生正直而忧国忧民,终成一代词学大家;汪精卫才华卓著,但丧失民族气节而为国人嘲讽。没有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不能坚守自己的品格,即使学问再大,也不能引领风骚,成一代翘楚。
示例2:刻苦自励,方可成就大业。夏承点先生以“笨”字自我勉励,翻遍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历史文化的深厚基拙。陈寅格先生熟读古今书籍而成诵,钱钟书一生爱书不释卷。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刻苦精神令人敬仰,更成就了他们璀璨耀眼的学术人生。
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文章及个人积累合理阐述,3分。如从淡泊名利、豁达宽容、为人谦逊等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