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E. 这篇小说的语言一改同类作品直白、浅露的特点,总体来看,用语颇为典雅,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学生“刘强”这一人物形象。(6分)
3 作品以“造句”为题,文中两个小学生造出了许多句子,这些句子大体可分为三类:(1)不符合一般造句要求的句子,如“天真--昨天真倒霉”;(2)用词不很恰当、感觉不很通顺的造句,如“但是--赵庆什么都不送也当干部,但是他妈是局长”;(3)符合要求的正确造句,如“老师教导我们不说假话,但是说真话不及格”。任选其中两种“造句”,简要分析作者如此造句有何意图。(4分)
4. 作品的结尾,班主任和家长都说了一句“把判分忘了”,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含义?(4分)
答案:
1. A(“旨在表现……讽刺了……”的分析失当,本文要表现的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反思,而并非“礼赞”。)E(“用语颇为典雅,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的分析失当。本文的语言较为朴素、自然,只是有些话没有说尽,意在留有余味,这与“典雅”和“浓郁的文学色彩”差别很大。)[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项2分。]
2. 刘强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有意将句子造“歪”,表现了他的倔强;通过造句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对不合理的现实能够怀疑、肯于思考的孩子;同时,在与李石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他又是一个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评分标准:本题6分。倔强的个性、思考的精神、助人的品德,3个要点各2分;须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才符合要求。]
3 (1)不符合一般造句要求的句子(如“天真--昨天真倒霉”“天气--这两天气得我气儿不打一处来”等),表现了学生有意打破规则、无视老师要求的反抗情绪。(2)用词不很恰当、感觉不很通顺的造句(如“但是”--赵庆什么都不送也当干部,但是他妈是局长”“但是--毛保宝打水漂打开了李石的脑袋,但是他爸说开个价吧”等),表现了孩子们急欲表达对某种不合理现象的看法,甚至顾不得用词的妥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3)符合要求的正确造句(如“老师教导我们不说假话,但是说真话不及格”“班长哪门功课也不是尖子,但是他听话第一”等),准确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对当前教育问题的真实看法、意见。[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种造句方式,每种2分;结合作品的主题,分析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4. (1)班主任说“糟糕,把判分忘了”,表现出一种困惑,即“不知该如何对学生作出评价”;
(2)家长说“真棒,把判分忘了!”,含有对僵化、单调的评价标准的不满,表达了期望改革的心愿。[评分标准:本题4分。班主任、家长双方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