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文的有效阅读方法
②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③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④表演激趣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比如,在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所见》时,我假扮大诗人袁枚:“有一天,我在书房研墨作诗,忽然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于是,我就手摇扇子出来散步。走到一个树林边,我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背诵方法之一。学生入情入境的背诵表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还有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据意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灵活而富有变化。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背诵的乐趣。
学生的记忆是惊人的,然而单调乏味地机械重复,只会使学生的诵读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巧记巧背,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量更大的积累。
3、展示创新,追求实效
①“
②首首有评价。体会收获等;不定期开展背诵对抗赛、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抄写评比等,既能检查背诵情况、巩固背诵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调动背诵的积极性,使之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
我规定学生每背一首古诗就奖励一个笑脸图片,凑齐10个,奖星星一个,5个星星为该生家长发喜报。这种精神鼓励远远胜于物质奖励,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给孩子以辅导和督促。
③“古诗文诵读卡”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我班还开展了古诗达标升级活动,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背诵水平设三级,背过一级诗者为“小诗人”,背过二级诗者为“小诗圣”,背过三级诗者为 “小诗仙”。学生背过了规定的篇数之后就可以自动晋升到高一个级别。有的学生甚至尝试着自己写古诗,虽然不很成熟但足以显示出同学们对古诗文浓厚的兴趣。这一奖励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全班呈现出你追我赶、快乐诵读的感人局面,常常是课前课间我一走进教室就被学生团团围住,朗朗的诵诗声不绝于耳。
④多媒体中寻乐趣。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古诗文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学生对已积累的诗句,自创绘画作品或搜集绘画作品的自配诗句,在家长的帮助下巧妙地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于其中,异彩纷呈,夺人耳目。创造能力、想象力使课堂内外的学习生动起来,学习就变得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