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汉语拼音b p m f》教学案例

《汉语拼音b p m f》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b p m f 是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3课。本课出示的4个声母与前面学过的6个单韵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单韵母读得响而长,声母读得轻而短,联系之处在于声母能和单韵母组成音节。

  汉语拼音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拼音能力为目的,以声母、韵母和拼音方法的教学为重点。本课中学生初次接触声母及拼读,可能会摸不准要领,若一味地让学生拼读会显得枯燥乏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教学时应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歌诀法”、“游戏法”等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思维,帮助掌握拼读要领。

  拼音源自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学拼音时,不该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在课前,应准备创设情境用的音像资料,做游戏用的字母──卡片,富有情趣的画面,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拼音就在他们的身边。课堂上,小组讨论、双人演读等形式以及教师鼓励性的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学会声母 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在游戏中学会“两拼法”,能准确拼读由 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声母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好吗?出示情境图及播放广播:各位游客你们好,现在你所见到的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大佛,我们要爱护大佛,不要用手摸。

  2、说说你的所见所闻,伺机引出声母:b p m f

  评析:上课老师就创设了一个参观大佛的情境,通过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丁这四个声母。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

  1、联系学生口语语音实践,将声母 b p m f 与情境图上的事物一一对应。

  评析:通过学生动手贴—贴,找到了发音的相似之处,为读准声母的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要求声母读得轻短,与前面学的单韵母相区别。

  3、生读,师示范,师生评议。

  4、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

  5、练读语境歌,加以巩固。

  三、想像练说,记忆字形

  1、比一比,找出图与字母相似之处。

  2、想像练说,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声母的音形。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活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足说进行生动的创造。”拼音教学中,还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所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看清位置,指导书写

  1、b p m f 他们住在哪里呢?出示四线格中的声母说一说。

  2、看老师把他们送回家,师范写。

  3、生练习书写。

  评析: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书写看成是给声母找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五、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 b 和单韵母 a,谁会读 ?(重点区别声母和韵母的不同读法。)

  2、声母 b 和单韵母 a 在交朋友,师演示两音相碰成一音节,并示范拼读。

  3、交朋友可得遵守一定的规则,即:前音 b 读得轻短后音 a 读得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师领读。

  4、学生手持 b 和 a,尝试演示并拼读。师生评议。多形式练读。 (开火车读、小组读等)

  5、b 还想和其他单韵母交朋友呢,出示 b 和 o,学生尝试拼读。评议(前音 b 读得怎样?后音 o 怎么读?两音怎么碰?)

  评析: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事实证明,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尝试,就能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欢乐,同时也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6、用同样方法学习其他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相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