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

  1、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看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初步了解残疾人,从中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此同时,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查一些感人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画、断臂青年的篆刻及口书,还有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画面的选用,使教材的功能得以拓展。

  2、参与游戏,亲身体验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成了学习的容器,个性被磨圆,创新的火花被掐灭。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如“换位体验”中的“蒙眼走路”、“单手穿衣”这一活动形式是令学生喜爱的,强调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人人都得到体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由地进行体验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及相互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四:《我会理东西》

  1.教材

  本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技能。日常生活中,物品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齐、美观,使用时又方便。从小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大后就不会丢三落四。本教材在生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入手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学情

  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想着做另一件事,显得做事杂乱无童,缺乏条理。同时,现如今大多数的生在长辈的呵护下,更缺乏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行为落到实处。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拟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比赛,让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同时,通过两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4.教法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续编故事,明白道理讨论交流,归纳方法

  ↓

  指导行为

  ↓

  联系实际,整理讲台运用学具,模拟生活比比赛赛,评选标兵

  ↓

  学会整理

  5.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比赛,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实施

  本课我们打算用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落实。活动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还能使使教师了解到学生整理东西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游戏评选出的小能手,也能在班中树立起这方面的榜样。

  活动二:续编故事,明白道理

  教材中冬冬的故事可能就曾发生在班中学生的身上,通过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可启发学生该怎样改正这个坏习惯。

  活动三:讨论交流,归纳方法

  通过创设“帮助冬冬”这个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归纳并掌握整理东西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样,也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