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梅雨潭》精品教案

四年级语文《梅雨潭》精品教案

  4.活动提示

  (1)“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这道题是在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这么优美的文字,读了都会有所感悟,所以在让学生选择时,不要硬性去规定背诵的地方,以自愿为主,但背诵的地方不能太短,应该选择一处完整的美景或一段完整文字。

  (2)“读一读,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这道题中“踞”和“扯”的用法,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拟人手法的运用会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流”对云的描写充满了动感,使读者感受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云的样子被活化了。教学时,不必说得太详细,只要通过读能体会作者的用法即可。

  (3)“比一比,说一说。”可以通过让学生先查字典再理解作者用词的妙处的方法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灵活运用词语会使文章添色不少。

  (4)“找一找,说一说。”这道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为表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的都是梅雨瀑,题目为什么不叫梅雨瀑呢?”遇到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要交代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即本文是节选,原文中的篇幅的确是用来写梅雨潭的,也可推介原文让学生自读,既引发学生关注文题的概括性与准确性,同时又补充了课程资源,一举两得。

  诵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2、感受梅雨潭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诵读重点:

  感受梅雨潭绿的美,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诵读过程设计

  导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2、这节课我们继续追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再次走进《梅雨潭》,欣赏梅雨潭撼人心魄的美,交流梅雨潭资料。

  3、全文朗读(听录音、配音乐及画面)

  4、试背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孩子们自由背诵课文,教师巡视。

  5、检查试背情况。

  6、再背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7、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明确观察顺序,找到描写梅雨瀑的句子。

  品读描写远景中的梅雨瀑句子

  1.观看远景拍摄的梅雨瀑的图片,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及你的感受。

  2.欣赏朱自清的描写。

  小结:黑边儿,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顔色对比十分醒目,哗哗的水声仿佛感受到瀑布气势的磅磗,朱自清从声、形、色三个方面对远景中的瀑布的描写让我们如临其境。 带着愉快与惊喜的心情再读。

  3、品读描写近景中梅雨瀑的句子

  4、欣赏朱自清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读描写梅雨亭的句子,感受梅雨亭的独特

  5、理解作者的感悟,有感情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