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书本里的蚂蚁》说课稿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字。理解“孤零零”“随手”“乐意”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复述。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义时的作用,做简单的语序变化练习。
学习重点:
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学习难点:
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 一课时 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一、质疑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完这个课题后,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阅读第三课。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2、学习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4、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四、独立学习
1、学习“墙、零”等9个字。
2、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随手:顺手。在文中说明小蚂蚁来到书本是偶然的,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乐意:心甘情愿。
花蕊: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小蚂蚁,被小女孩无意间夹到了旧书里面,那么随后又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理解课文,读中领悟。
1、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3、指导朗读:小蚂蚁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而且它在那本很旧的书里,到处跑来跑去。其他的字也学着它跳跳舞、串串门。它们多快乐呀!
那么现在我就请三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看看你能将小蚂蚁和书本里的字的快乐读出来吗?
(体会小蚂蚁的乐意、字的醒悟。注意旁白部分对小蚂蚁描写的朗读。——体会“会走路的字”)
4、在小蚂蚁的感染下,旧书里的字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本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适当进行个人的想象)
5、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7—12自然段。旧书里都是“会走路的字”以后,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学生介绍)
6、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姑娘被这本旧书吸引了呢?
(读课文8—9两段,抓住“一口气”、“忍不住”,来指导朗读。)
一本已经放了很久的旧书,小姑娘为什么会第一天、第二天……、“一口气”、“忍不住”的读呢?
默读课文第10—12段。
三、指导复述课文。
教材分析: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因为作家的构思非常巧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了必然的故事。“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