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55356
53366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近大师,引童年
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wenzhang。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知童年
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2.收集整理学生的疑问和感触。
(问题预设:
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
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