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比例的应用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

先量出天河体育中心到烈士林园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从天河体育中心到烈士林园的时间?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6.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出示:课件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

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

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回顾小结

篇7: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2、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解比例,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生1:先算出每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再算5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列成算式是:140÷2×5。

生2:先算出5小时是2小时的多少倍,再把140千米扩大相同的倍数。列式是:140×(5÷2)

如果学生想出用比例解的方法,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的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比例解,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以上的解题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研究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比例知识思考,题中有用种量?是哪几种量?这几种量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题中的“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和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140:2=X:5(依据:速度一定)

注意:①灵活选择解法。

②比例解时要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解完后注意检验。

3、想一想:如果把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4、教学例2:跟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5、比较例1和例2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篇8:《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用比例方法正确解答比例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近段时间学了些什么知识?那么就请同学们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来判断(课件出示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