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后教学反思
3、我班的一个男孩子将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学生的这种想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我让他来前面展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如果我再鼓励一下他很有探索精神会更好。我向学生们解释他拼在一起的`不是一个三角形的里面的三个内角。如果让学生来说一说他错在哪里,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这时老师再说,可能会更好。另外老师把这三个三角形放在一起看一看,确实不一样大小,学生会理解的更好。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一句,让孩子们课下做三个一样的三角形摆一摆,亲自尝试一下,就更好了。
4、小组汇报成果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层次不是很清楚,与自己预想的还有出入,有一个问题,我想问学生剪一剪和折一折的方法与量一量的方法比较好在了哪里?我想通过对比加深理解。可能当时还是有点紧张,结果我忘记问这个问题了。
5、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学生的展示方法的顺序和老师预想的不一样时,老师不能慌,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当时我虽然转变了思路,但表现可能不自然,还有待磨练。
6、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因三角形的大小而改变,或对三角形进行剪的操作还是拼的操作,只要最后得到的是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我给出这个结论是通过习题的形式给出的,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好,我很高兴,第一个孩子能够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就能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因三角形的大小而改变,令我很满意。后面的判断题有两道题和这个知识点有重复,可以换别的类型的判断题。
7、我对教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创设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欲望,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寻求验证结论的方法。但这样的放手能完成教学任务,会不会出现冷场吗?我的心里还是没底。正式上课时,学生自己找出了很多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很多同学的表现让我意外。许多举手的同学都是我没想到的。我也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课下一个小女生找到我,说老师我举了好几次手,您怎么不叫我。我听了这话心里很高兴,不管这节课讲得怎么样,学生能这样跟我说,我心里很高兴,看来这节课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这节课学生谈收获的时候学生说的很不错,学生的表现让我很高兴。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轻松自己,发展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错了做错了,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给他们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篇7:“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王晓君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猜谜语引出三角形,顺理成章的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 “三角形三兄弟之争”引入课题。通过师生猜角度和活动,学生对内角及内角和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有兴致地去数去观察三角形内角及内角和。学生正在好奇之时,我适时激疑:“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那么他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一切都在顺利地按我的预定设计进行。请同学们同桌一组,利用有关的学具进行验证。”学生饶有兴致地去探究,或数或量或折或比较,在讨论交流中完整地得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给我如下启发: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所以课堂上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