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

这节课中,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探索,互动学习,充分运用教、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上课开始,我就讲故事的情景引入,提出:拿的是有原来一个角的那块玻璃还是有原来两个角的那块玻璃?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富有挑战性,充满了浓浓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学生有了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逐步探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本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画一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一量: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谁的内角和大?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生汇报:锐角三角形是180°;直角三角形是180°度;钝角三角形是180°,比较是不是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比较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大约是180°。再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一拼或折一折。发现三个角可以拼(折)成一个平角,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从而推理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个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练习设计,把课堂向生活延伸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梯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量体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一个练习用水果宝宝来遮住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很快就求出了被遮住的角度数。第二个练习是在第一个练习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也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其它两个角的度数。在题型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推理出图形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角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性质来求其余角的度数。第三个练习题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问不倒热线”电话互动的形式,有新意,使学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来解决的: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有几个钝角;至少有几个锐角?为什么?练习不光注意了形势变化,更注意了练习坡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也是可以延伸运用到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篇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的角,除了在平面上内角和等于180°的定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1、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少有两个锐角。

4、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30度,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篇3: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