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说课稿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在“课前五分钟”时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的座右铭,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座右铭与铭的关系与相关的知识,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

  (二)诵读:

  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3、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三)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思考阅读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2、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经过足够的时间的讨论与教师的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幻灯片展示师生的板书: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庐

  自比“何陋之有?”

  子云亭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3、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5、知识迁移

  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

  (五)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篇11: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选自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注重学生人格修养,力求以伟人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体现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文章句子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魅力,增强语感,并在处世态度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