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下面就围绕本节课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设计过程设计意图及存在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或节假日,做完作业最喜欢玩什么?
2、哇,大家喜欢玩的东西还真不少呢!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玩什么游戏?
(演示课件:P48、主题图)
小红:“我有6张画片。”
小强:“我有24张画片。”
小兰:“我有9张画片。”
3、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
5、小朋友们,看看在这些问题中,哪些能用加法解决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24+6 6+9 24+9 24+6+9
5、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板书结果)
6+9=15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剩下的我们这节课来解决!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 计算24+6
(1) 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学生摆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演示课件。(先摆两捆4根小棒,再摆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摆小棒,谁能说一说24+6应该怎样想?生答师板书:24+6=30
(6)学生自己自由说说算法,再指名。
仿例练习:38+2 43+7
2、 计算24+9:
(1) 你想怎样计算24+9?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仍可借助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4)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仿例练习:34+8 46+7
3、计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2)板书学生写的算式。
(3)这些算式都是把三个数相加,可老师发现在这些算式中有两个算式列得特别好,能让老师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吗?(用彩笔划出:24+6+9 6+24+9)(使学生体会把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相加会比较快)
4、试一试:
(1)出示:8+42 5+39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与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刚才玩画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题,请同学们帮他们检查一下。(课件:判断)
(1)小红:25+8=23 ( )
(2)小强:47+5=97 ( )
(3)小兰:36+7=43 ( )
错在哪?你能帮他改正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游戏规则:谁能将写有算式的苹果的结果,回答正确,老师就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