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一年级《有几瓶牛奶》最新教学说课稿

一年级《有几瓶牛奶》最新教学说课稿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梳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6、数学游戏

  搭积木(9加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出示摆一摆、算一算,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课件。)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了9+?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练习和强化的目的。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9+?,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再次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小精

  7、课外作业(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 (出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鸡腿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9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练习题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本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一、说教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 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 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旧知引路

  开课时照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游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

  (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笑笑碰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办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养点是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一共有几瓶?”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