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说课稿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都比较好,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素质相对比较高的家庭,学生的课外知识相当丰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思维也很活跃。并且他们通过对新教材两年多的学习,及平时的训练比较到位,所以合作学习开展效果比较好,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身份证计算年龄和通过独立或能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上设计的“帮助万老师解决难题”这些活动也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由于本节课需要交流,运用语言交际的机会比较多,而三(3)班的孩子仍存在表达能力比较弱、不敢说等问题。这就需要我在课堂的活动学习交流过程中,多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能思会说的能力。这也是我这节课教学中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把全课分为四个环节来处理,下面我分别来说说每一环节的具体设计及我我设计思路:
环节一,认识身份证环节。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来处理的:我创设了一个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的情境,用投影出示这位阿姨的身份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身份证来了解阿姨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身份证上的数学信息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本环节设计思路: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我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一位新朋友,学生会感兴趣,同时也会更喜欢数学。身份证的出示,给学生提供探索的载体,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从“身份证”上收集和分析时间信息,从而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问题的热情。很好地巩固和时间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统筹安排时间环节:
本环节,我设计了帮助万老师解决难题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表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简单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设计工作程序,并能过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使思维进一步明朗化。
本环节设计思路:
学习数学的根本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统筹的数学思想就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之所以有以上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抽象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科学性。也再次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还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力图通过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环节三:喝水问题及小实验环节:
喝水问题和小实验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三的位置,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分别在上课伊始及课堂将结束时进行。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的处理。上课一开始就进行漏水实验活动,在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里,先进行后面的教学内容。课将结束时又回到小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过实验来计算喝水问题,同时通过播放有关缺水图片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本环节设计思路:
对教材进行整合重新处理安排,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做的调整。这样设计是希望它发挥两个作用:第一:对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用到时间的知识来计算,还要想怎么样计算比较好,这体现的是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二: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估算,对节水问题进行合理推测,引起他们对用水、节水问题的注意。这样处理教材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性的,也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教学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