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说课稿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本环节自我注意:这里不应该是单一的巡视。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积累生成的素材。在课堂中要力求精彩。这个精彩源于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而生成的问题就在你参与学生活动中寻找。教师要学会延迟评价,不要急于主观解决问题。记得,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务必不要代替。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可能就会有多大的收获。而且调控难度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很可能就会有精彩的过程出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1、2、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5、板书: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 2×24=48 3×16=48 4×12=48 6×8=48 12×4=48 16×3=48 24×2=48 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导学生用表格说明问题,巩固有序思考的习惯。

  每排人数(人) 1 2 3 4 6 8 12 16 24 48

  需站几排(排) 48 24 16 12 8 6 2 3 2 1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这种排队法有什么窍门?

  一共10种排法。

  a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b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c有顺序的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五、作业

  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多观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我问答:找因数的方法有几种?同学再次交流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执教的《找因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新的知识。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法算式 “1×12﹦12 “2×6﹦12”“3×4﹦12”或者除法算式“12÷1﹦12”“ 12÷2﹦6”“12÷3﹦4”一对一对找出,这种思路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质数、合数的知识,为学习公因数和公因数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可见本节课的知识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