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设计

  5、汇报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体会,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总分总”的描写方法。

  写作板块

  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

  二、1、 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校园(公园、菜市场….)的早晨 的,(热闹、整洁、忙碌……)

  2、领着学生阅读同步阅读文库(教师出示),欣赏一篇文章。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阅读《巷》这篇文章,让学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至此,本文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学习完本文后,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优美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最后提倡孩子去阅读更多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目标流程:

  教学板块之一:说读活动。

  1、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之后导入课文:在作者的笔下,水乡小镇的早晨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题上加一些字,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就会说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等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用“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先个人自说自讲,之后互动交流,教师适时作评点。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用“读”和“说”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

  阅读欣赏: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同学们听,并说明喜欢读这些句子的理由,其他同学做点评。学生自主活动,然后交流共享。教师参与交流活动,适时指导理解、欣赏、读好,比如:

  △品读“恬静”

  ⑴换词品析。这里的“恬静”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安静、宁静)课文为什么不用安静、宁静呢?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体悟到:“恬静”不仅仅写出了小镇的“静”,还写出了小镇的“美”,而且还描绘出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清澈的小河,静静的石桥,轻摇的小船,淡淡的霞光,晨练的老人……构成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再现了水乡小镇特有的恬静的美。

  ⑵配音诵读。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小镇的画面——出示课件(苏教版教材配套):轻声的音乐,课文按朗读的速度出现,学生美美地读,读来轻而又缓,柔而又实,当读到这节的省略号时,气息和声韵散淡开去,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

  ⑶延伸意境。教师配乐出示多幅自然风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于大自然中等表现“恬静”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如“水平如镜”“山在虚无缥缈间”“清清小溪绕山间”等,鼓励学生说出一些表现“恬静”的画面。

  △品读“唤醒”

  ⑴联系语言环境。“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这句中的“唤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体悟到正是由于小镇的恬静,才会听到“戛—吱—”“戛—吱—”的摇橹声,好像在轻轻地叫唤小镇:“醒来啦!醒来啦!”这样就把课文读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