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这篇文章是咏物抒怀作文的很好的范文,它篇幅短小、结构清晰,尤其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鉴。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把“描写”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写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这固然与生活经历单调、观察不细有关,我觉得关键的原因还是不会描写。

  《石榴》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描写得很具体也很生动。我在教学中以《石榴》为范文指导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

  1、描写要多角度。课文对石榴从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来描写石榴,其中描写花又从形状、颜色、光泽这些角度来写。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对事物描写像蜻蜓点水一样,三言两语就没话了。掌握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就可以写得具体、全面、丰富、深刻了。

  2、描写要有详略。多角度描写不注意详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毛病。详略的安排是由写作目的、文章主题决定的。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作者详写了“花朵”。这是因为作者赞美石榴——“夏季的心脏”,石榴花“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赞美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体现石榴的精神品质的,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直接寄托。因此用3个段落详细描写。

  3、描写要生动。生动地语言是描写成功的关键。郭沫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和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石榴,极具表现力。(不再举例)

  教材课文文质兼美,也是作文教学的极好的范文,我们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开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

  二、赏析语言

  学生在赏析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不同方面进行,不仅拓展了思维,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更深入的了解石榴送赋予的精神意义。

  三、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

  通过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让学生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习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进入三年级我们正式加入了“引导自学课堂课题组”,班级学生对这种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之前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学生对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了上引导自学课,我利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带学生利用这种模式来上课,但是学生还没形成这种学习习惯,课堂上耗费时间多,很难完整地把流程走完。但是经过几天的训练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正式上课的时候,整个环节都还比较完整,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