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复习导入和新知教学两个环节连接太过勉强,没能顺其自然的过渡。

  新知教学环节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学生画图操作环节太久,导致后面练习题的时间几乎没有。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准确找到旋转点,也忽视了书本上已给出的点A’。在巡视过程中,我只注意学生是否画的正确,没有对学生进行画法的指正或方法提示。尝试环节结束的时候几乎没有学生画正确。

  学生展示环节,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步骤及时的进行的提问和分析,导致学生对画图步骤并不明确。第一节课时在学生画完之后再进行分析,如何找对应点,找出旋转前后三角形直角边的关系,虽然请学生上来讲解并结合三角板进行演示,但是学生还是很难系统的掌握画法,不能有条理的进行讲解。我在讲解时太过依赖于教案而忽视了教材中的提示,没有做到与教材相结合。正是我对教材不熟悉,不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不能很好地结合教材进行讲解,也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修正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导致整节课学生积极性都不高,对知识点的讲解也调理不清晰。在两节课中间,老师指出了一些讲解的要点,如何修正,如何进行补充,如何讲解才会显得条理清晰。老师指导了很多,但是反思第二节课,我发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学生展示中的讲解我还是没有及时的介入进行讲解。现在想来,我还是太过于依赖教案,不能灵活的转换教学过程,不能把握讲解知识点的机会,很难找到介入的点。感觉学生听的并不完全明白,在后来分析练习题时不能描述画图步骤。而且我讲解的步骤也有问题。画图的重点应该是找对称点,先找到点再画出线条,我在讲解的时候说先画oA’,没有强调画图的关键步骤是找到对应点。在归纳的时候没有强调旋转中心不变和形状大小不变。第二节课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画图的时候安排时间太久,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导致两个班都只讲了一道练习题。

  练习环节只是让学生画了一道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与例3旋转方向相反。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基本能画正确但是让学生上台讲时依旧不能讲出画图的具体步骤。学生大概知道怎么画但是并不能条理清晰的进行描述,没有完全的理解怎样画旋转90°以后的图形。

  回顾两节课,课前准备没有让学生准备好方格纸,三角尺和铅笔,在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用水笔画图,而且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离开位置去书包中找学具,课堂纪律有点乱。在学生展示环节,我都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介入进行讲解,错过了知识点引入的时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画图步骤。在后来的知识新授也仅凭着教案的流程讲,面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和转变教学方向。

  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教材,对教学知识点没有深入的理解,导致整节课上的心里都惶惶的。当学生出现预设意外的回答时不知道如何引导,课堂环节衔接有点生硬。心中有教材心中有体系才能面对孩子出乎意料的回答,才能及时把握教学时机,才能把课堂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被学生牵着走。

  备教材备学生才能备好教法,有体系才能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刚接触到鲜活学生的实习老师,我首先应该做到熟悉教材,熟知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只是听老师在上面讲解。而且学校使用导学案,孩子们比其他学校的孩子更加的灵活更加的独立思考,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根据学生的想法来不断改变教学思路。

  经过长时间的备课、试课、打磨、赛课,加之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同行的评论,让自己对本堂课的反思活动异常的持久和深入。

  作为一堂竞赛课,从学校,到区里,到市里,这一路走来,这对于一名青年教师,尤其是一名农村一线青年教师来说,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这堂课所需要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丰富多彩的。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可不仅仅是做做PPT,选选背景音乐,还涉及到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使用。在区里赛课时,面对全新的一台多功能投影仪,我是选择了放弃使用的,仅仅是因为自己完全不懂操作。这使得在学生在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上,就只能选择传统模式下的站立口头汇报形式。这样,不仅检测教学效果的范围缩小,耗时长,还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后果。然后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教师对新生多媒体设备的畏惧和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