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精选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这节课比较简单,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大致是:
首先,学生自学。
其次,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识图,检测学生自我建构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情况。
再次,教师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以找朋友的形式练习来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此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再给出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再给出练习判断哪一种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正确,通过对图形及文字语言的综合阅读,由此去理解“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含义。
接下来,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观察,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
最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有几点不足:
1.学生动手活动少,应该在课前就要求学生自制一对全等三角形。这样课堂上好操作,学生体验也深刻了,活而不乱,时间上也是可控的。
2.题目变形应该突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重点,所练习题的综合度和变化还是不够多。
3.多媒体演示如能配合学生手工制作的三角板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但是要安排好观察次序和图形的变化次序。
一、回顾教学设计的思路:
复习课的类型很多,但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整理和贯通知识。复习课要精讲多练,但又不能把它演变成纯粹的习题课,否则效果甚微,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比较有效的复习效果,我们集备组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并结合学生层次和期中复习的综合性,选取从一个简单熟悉的图形出发,通过对它不断地叠加、变形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所反映的知识又是相互联系,体现本章核心结构的,这当然要比给出不同的问题来落实重点知识好得多。另外为了解决抽象思维的不足,我们在课前准备了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直观地观察进行联想,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感觉教学设计意图在本次课中基本得到了贯彻,几何画板演示图形的旋转位置变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态的理解,而且对动态问题进行静态研究提供了思路。
对一次复习课的探讨和实施过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预见学生学习的困难情况、课前采取的应对策略、实施教学时对重点和难点的认识等等都直接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前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讨。
二、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教学上我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以问题导入,循序渐近,由浅入深,从单一到综合,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又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了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学中以多种形式(组合条件、添加条件、作全等三角形、练习等)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理解,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4、真正关注到中等偏下的学生,课堂中设计的问题有三分之二是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并在课堂中也正是让他们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