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唯有少年心阅读理解

唯有少年心阅读理解

  ⒁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⒂童年依依,昔我往矣,童心邈邈,今我来思。

  ⒃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选自《散文》2008年第2期)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尽量( )

  ②烙印( )

  ③愚钝( )

  ④煞有介事( )

  2.请就文章第五自然段中加粗的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请结合文章第⑶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乐的往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当时读过的课本上找出了哪些童年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既然说“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就应该对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记忆犹新,而他却说已经记不得了,印象深刻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两位老师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童年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少年心:有对文章囫囵吞枣的茫然,有对含义深邃的文字的不解,有语文课上当众朗读的快意,还有老师眼皮底下的快活……请结合你的童年体验,谈一谈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学习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jǐn②lào③yú④shà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把旧书中的内容比做波澜不惊的大海,表现了作者回忆过去时新潮的澎湃。

  3.作者5岁入小学,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中学。正常学龄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作者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了初中。

  4.课文的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压在课文上。

  深邃的句子(老师说好的句子)用打着圆圈的线画出来。

  师生的当众朗读。

  写在书中的自己的颜色都是蓝色黑色的。

  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成为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

  5.用意:用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衬托老师令人难忘的朗读,有力地突出了老师的朗读给我的印象颇深,产生的影响之大。

  特点:吴老师——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让人记忆犹新。潘老师——以疾言厉色、煞有介事的特点表现贾雨村的虚伪。

  6.点明文章主旨:对童年的怀念,对“无处寻,惟有少年心的感慨。”扣题,与文题“惟有少年心”相照应。

  7.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即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