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老人阅读理解答案
哑老人
萧红
秋晨的风洁静得有些空凉,老人没有在意,他的烟管燃着,可是烟纹不再作环形了,他知道这又是风刮开了门。他面向外转,从门口看到了荒凉的街道。这就是小岚吧,她沿着破落的街走,一边扭着她的肩头,走到门口,她想为什么门开着,——可是她进来了,没有惊疑。地上两张草帘是别的两个老乞丐的铺位,可是空闲着。小岚在空虚的地板上绕走,她想着工厂的事吧。非常沉重的老人的鼾声停住了,他衰老的灵魂震动了一下。那是门声,门又被风刮开了,老人真的以为是孙女回来给他送饭。他歪起头来望一望,孙女跟着他的眼睛走过来了。小岚看着爷爷震颤的胡须,她美丽、凄凉的眼笑了,说:“好了些吧?右半身活动得更自由了些吗?”这话是用眼睛问的,并没有声音。只有她的祖父,别人不会明白或懂得这无声的话。
(署名悄吟,刊于132年8月27日与9月3日长春《大同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哑老人想要吃大饼子,而小岚遵循八月节吃包子的习俗,只给哑老人买了包子。
B.小岚被哑老人留下的包子感动得哭了,这是因为在绝望中感受到爷爷对自己的爱。
C.“不管他们的铁罐搬得怎样响,老人仍是睡着”“他又睡了”暗示哑老人病情严重。
D.“从草帘下取出一张照片来,不敢看似的他哭了”暗示哑老人可能知道小岚被打死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无论是秋风、大雪还是寒月的描写,无不充斥着凄凉,这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也有力地渲染了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B.“烟管”这一物件在小说中起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老人烟管不离手,有了老人被火烧死一事。
C.画横线处将老人比作“大爬虫”,既刻画出老人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的样子,也是对老人命如蝼蚁的影射,反映了底层百姓生命的卑微。
D.小说以“老人滚着,他的胡须在烟里飞着,白白的”结尾,虽然给人以血腥之感,但更能让人们从中看到希望。
8.小说双线叙事,请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9.文中两个老乞丐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A “八月节吃包子”是搪塞之词,而不是“小岚遵循八月节吃包子的习俗”。
7.D “但更能让人们从中看到希望”说法牵强,从文章整体叙事来看,全文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这样结尾是老人确信孙女死了以后,希望破灭的必然结果。
8.①小说以老人在破屋的遭遇为主要叙事线索,同时穿插叙述了孙女小岚在工厂的遭遇。②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得小说情节更加集中丰富,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两个老乞丐是老人和小岚遭遇的叙述者,他们的存在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②两个老乞丐本身的遭遇更加衬托出哑老人的悲惨。③哑老人、两个老乞丐,让读者想象到当时社会像他们这种情况的人有很多,揭露了时代的悲剧。(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