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心阳光阅读答案
⒀回到家,我一头扎进床底下,从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具和小人书中,寻找那本字典。然而,我翻得天昏地暗也不见字典的踪影。
⒁“小恒,你在干什么?衣服又弄脏了!”我仍撅着屁股埋头寻觅。“问你呢,小恒!”妈妈一把将我从床底下揪出来。“《新华字典》,爸爸去年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不是拿它做小狗的枕头了吗?”“天啊!”我冲到狗窝前,可怜的字典还躺在那里。我很庆幸它没有被小狗当烙饼咬碎。
⒂奇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发现那本破旧的语文书并不太令人讨厌,里面有动听的故事,优美的诗歌。我开始愉快地上学,认真听课。四眼提问时,我不再缩肩藏头担心他点到我的名字。我也有机会在课堂上神气地朗读课文。
⒃每天晚上,做完家庭作业后,我就拿着书坐在外婆的床边。“可以开始吗?”“可以了!”外婆笑眯眯地回答。我已经能够准确无误地朗读那些文章,甚至还可以有声有色地把它们背诵下来。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一跃成为全年级第一,并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四眼,不,谭老师亲自把奖状颁发给我。当我把烫金的奖状双手呈给外婆时,她高兴得掉下眼泪,不断说着一句话:“太好了,太好了!”
⒄也许,朗读的确给病中的外婆带去了幸福和快乐,但真正受益的却是我。它使我从此畅游于广袤的知识海洋,并受益终生。
19.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20.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⑼段画线句。
“我,我——”我的脸肯定涨得像紫茄子。
(2)请赏析文章第⒂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也有机会在课堂上神气地朗读课文。
21. 综观全文,文章以“朗读的心”为题,有哪些含义?(4分)
22.有人认为如果把本文的第⑴、⑵段放在第⒃、⒄段之间,情节思路会更清晰。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9.示例:原来不想上学、讨厌读语文书的“我”为了让病中的外婆幸福快乐,对读书产生热情,逐步改变自己,最终能流畅地读书给外婆听。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我”变化前后的情况各1分,变化的过程2分,意思对即可。
20. (1)示例:此句为外貌(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无法顺畅地给病中的外婆读文章时的羞愧、为难,为下文“我”向老师求教做铺垫。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方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示例:“神气”写出了“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时的神态,传神地写出了“我”在为外婆朗读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结合语境析词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1.示例:一是指“我”为病中的外婆朗读老师讲的文章,给她带去幸福和快乐;二是指“我”对外婆真挚的爱;三还有外婆的慈爱、善解人意和教育智慧。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答出前两点且意思对即可得全分。
22.示例1: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原文开头先交代“我” “有声有色朗读”给外婆带来“幸福与快乐”,再叙述“我”的变化过程,采用的是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使小说的情节更吸引读者。
示例2:我赞同这种看法,这样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叙述“我”怎样逐步改变自己,最终能流畅地读书给外婆听。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表明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点明记叙顺序及表达效果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