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阅读答案与翻译-《说苑尊贤》
(2)C A.“然而桓公兼有之”句意:然而齐桓公都具备了,“二者不可得兼“句意:二者不可都拥有。两个“兼”都是“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物或若干方面”。
B.“伯牙子鼓琴”句意:伯牙弹琴。“虎鼓瑟兮鸾回车”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两个“鼓”都是“弹奏”的意思。
C.“含义不同”错误。“善哉乎鼓琴”句意:弹得太好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句意:我选择他好的品德向他学习。两个“善”都是“好”的意思。
D.“夫城固不能自守 句意:城池坚固不能自守。“日益骄固“句意: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前一个“固”,坚固;后一个“固”,顽固。故选C。
(3)B.“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错误,结合“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可知,选文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是为了论述贤者效忠君王需要途径。故选B。
(4)①即使有贸能的人,却没有人接纳他,贤士又有什么途径尽其忠心呢!
②仕途不顺的士人不能显达,逃亡的士人不能存活,罢黜的士人不能被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四面八方叛乱了。
参考译文:
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相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限朋,就多次会台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昱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即,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累急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琴声。伯牙正在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高品激越,如登通题的泰山!”不一会,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酒酒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弹琴是这样,贤人也是这样,即使有贤呢的人,却没有人接纳他,贤士又有什么途径尽其忠心呢!周威公问宁子说:“选拔士人有办法吗?”宁子回答说:“有的,什途不顺的士人使他显达,逃亡的士人使他存活,罢黜的士人使他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仕途不顺的士人不能显达,逃亡的士人不能存活,罢默的士人不能被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四面八方叛乱了。城池坚固不能自守,武器锋利不能自保,得到贤士又失去他,必定是有失误。有贤士存在君王就会尊显,失去贤士君王就会卑弱。“周威公问:“贾十直至于如此重要吗?“宁子回答说:“您没有听说楚国的事吗?楚王有士人叫楚溪胥、丘负客,楚成王想要杀掉他们,他们出逃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们,故而有了城濮之战;还有个士人叫苗贲皇,楚共王要杀掉他,他逃亡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故而有了鄢陵之战;又有士人叫上解于,楚王要杀掉他,他逃奔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故而有了两棠之战;还有士人叫伍子胥,楚平王杀死他的父兄,他逃亡到吴国,吴王阖阊任用了他,就发动军队袭击了郢都。所以即使楚国大大地得罪了梁、郑、宋、卫的国君,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这四次得罪了那些上人,就有三次士兵暴骨荒野,一次丢失了它的国都。由此看来,士人存在,国家就能保存;士人失去,国家就会败亡。伍子胥一怒之下就灭亡了楚国,申包胥一怒之下就保存了楚国,士人难道不宝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