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阅读答案与翻译-《战国策·秦策五》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阅读答案与翻译-《战国策·秦策五》

  【解析】

  这道题除了考查日常积累之外,还考查结合语境判断实词意义的能力。B选项中“愚”有“谦辞,用于自称”的用法,但在文中是作为“计”的修饰,应该是“愚拙”的意思。由此判断B项足错误的。

  12.D

  【解析】

  这道题解题的要点在于要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D选项中“且不允许他死在宫中”错误,因为对应的原文中是武安君自己说“人臣不得自杀宫中”,并快速出了宫门自杀的。D选项偷换了主语,所以是错误的。

  13.

  (1)您不认为赵国地远,能毫不保留地教导我治国方略,我愿意听从您的谋划。

  (关键词每译对一处给1分。①“远”:意动用法,认为……远。②“悉”:全,都,毫无保留。③“因”:依据,顺应,听从。④译出大意给1分。)

  (2)如今割让半个赵国去使秦国更强大,赵国的力量便不能够保全自己,会因此而灭亡的。希望您改变计策。

  (关键词每译对一处给1分。④“强”:使动用法,使……强盛。②“存”:保全,保存。③“更”:改变,更换。④译出大意给1分。)

  【解析】

  翻译题的解题要点在于宇字落实。翻译时一定要做到译文与原文逐个对应。此外,要特别注意句中包含的特殊句式以及词的特殊用法,这些都是给分点,一定要落实。

  14.第一问:不能任用贤人:(1分)第二问:①不接纳司空马的建议:(1分)②不信任武安君。(1分)

  【斛题思路】

  首先根据题干内容限定概括范围。题目要求概括出中原令评价赵国失败的原因,对应原文的最后一段:亡国的原因,并不是没有贤能的人.而是不能任用贤能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不能任用贤人,题目的第二问是这一原因的具体体现,选文主要记述了两个有才之人的遭遇:司空马以及武安君,司空马向赵王提议不被采纳,武安君受奸人陷害被迫自杀,这都是“不能任用贤人”的具体表现。由比,我们可以得出第二问的答案。

  参考译文:

  司空马到了赵国,赵国任命他为代理相国。(这时)秦国出兵进攻赵国。

  司空马游说赵王说:“赵国和秦国哪个大?”赵王说:“赵国比不上秦国。”“哪一国治理得更好?”赵王说:“赵国比不上秦国。”‘哪一国的将领更加勇猛?”赵王说:“赵国比不上秦国。”司空马说:“这么多事情都比不上秦国,大王您的国家要灭亡了。”

  赵王说:“您不认为赵国地远,能毫不保留地教导我治国方略,我愿意听从您的谋划。”司空马说:“大王可以割让赵国一半的土地来贿赂秦国,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就得到了半个赵国,一定非常高兴。秦国接受贿赂更为强盛,山东各国诸侯必定害怕亡国:赵国危急,诸侯必定恐惧,一恐惧就会来救援,这样的话,合纵抗秦的事情就会成功。我请求替大王去组织合纵联盟。合纵联盟一旦成功,那么大王虽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但实际上却得到了山东各诸侯的力量来抗击秦国,秦国也就不难被灭亡了。”

  赵王说:“如今割让半个赵国去使秦国更强大,赵国的力量便不能够保全自己!会因此而灭亡的。希望您改变计策。”司空马说:“我请求为大王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赵王不肯任命他为将领。司空马说:“我奉献愚拙的计谋,大王不采用,这样我也没有什么来为大王效劳的了,请允许我离开。”

  司空马离开赵国后,经过平原津。平原津令问他说:“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司空马说他给赵王贡献计策但不被采用,赵国必然灭亡。平原令问:“根据贵客您的推断,赵国什么时候会灭亡?”司空马说;“如果赵国以武安君为将领,一年灭亡;如果杀了武安君,不出半年。赵王大臣中有一个叫韩仓的,凭借曲意逢迎符合赵王心意,他们的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嫉恨贤才妒忌功臣。如今赵国处境危急,赵王必定听从他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

  韩仓果然向赵王进武安君的谗言,赵王派人取代了武安君。武安君回来后,韩仓说:“我接受大王的命令,要赐将军死,不能赦免。”武安君朝北面拜了两拜,感谢赐死之恩。他抽出剑,准备自杀,但是又说:“为人臣子不能在宫里自杀。”于是穿过司马门,跑得非常快,出了棘门。他右手举起剑准备自杀,可是因为手臂短,不能够到脖子,于是用嘴咬着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