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贤》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向,禹以夏王,桀以夏亡
评分建议:(前2句各1分,第3句2分,意思对,句意通即给分。)
14. ①任用人才的重要性。(或:任用人才关乎国家和个人命运。)②使用人才的要求。(或:使用人才要建立在意气相合的基础上。)③使用人才的正确态度。(或:古往今来重视人才,方能不失人才。)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翻译:
大禹依靠夏朝成就王业,夏桀却因为夏朝自取灭亡。商汤依靠殷商建立王业,商纣却因为殷朝自取灭亡。阖庐因为吴国战胜而天下无敌,但夫差却因此被越王所擒。齐威王依靠齐国在天下称强,但齐湣王却因此被吊死在祖庙的梁上。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因此,成王在年幼时就能使诸侯朝拜,是因为有周公摄政;赵武灵王到五十岁时却饿死在沙丘宫,是任用了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多次会盟诸侯,一举匡正天下;管仲去世后,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入葬,被天下人讥笑。一个人的身上,既享受了荣耀也遭遇了耻辱,就在于任人的不同。魏国有公子无忌,使被割去的土地重新收复;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兵不敢再出函谷关;鄢陵君任用唐雎,国家便能独立保全。由此看来,国家没有贤能的臣佐和优秀的人才,而能够使事业成功树立美名,安定危难延续亡国的,从来都未曾有过。
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周文王请求废除炮烙酷刑,殷商的民众就顺从他;商汤网开三面,夏朝的民众就顺从他;越王勾践不毁坏吴王的祖坟,吴国人民就归服他;因为他们做的事顺从了民心。
所以意气相投的人,居处不同却能互相感应;品性相同的人,虽未见面却能心里亲近;贤人站在本朝,那天下的豪杰就会相跟着赶来。凭什么知道会如此呢?可以这样说: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鲍叔认为他比自己贤能就举荐他给齐桓公,进言七十多次齐桓公才听从,终于使齐桓公消除了报仇之心,并将国政托付给他。齐桓公垂衣拱手无所事事,而使诸侯前来朝拜,是因为鲍叔荐人的功劳。管仲之所以能够使齐桓公败逃而无自危之心,是由于与鲍叔意气相投。纣王杀死王子比干,箕子披发装疯;陈灵公杀死泄治,邓元离开陈国。从此以后,殷商便被西周吞并,陈国便被楚国消灭,因为他们杀死了比干、泄治,而失去了箕子与邓元。燕昭王得到郭隗,就使邹衍、乐毅从齐国、赵国赶来,苏秦、屈景从东周、楚国赶来,于是兴兵攻打齐国,将齐闵王困在莒城。考较燕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能与齐国相当,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并做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了贤士。
所以说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从的百姓,得到贤人的就会安定昌盛,失去贤人的就会危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能用来照出事物的形状,往古的事能用来察知当今的事。知道厌弃往古君主危亡的原因,却不寻求追踪他们使国家安定昌盛的原因,那就跟倒退着跑却要想赶上前面的人没有区别。姜太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推举微子的后人立国,并为比干的坟墓封土旌表。圣人对于死去的贤人还如此厚待,何况当代活着的贤人呢?那么这不能丧失贤人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