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贞观政要》韩愈《原毁》阅读答案与翻译

《贞观政要》韩愈《原毁》阅读答案与翻译

  14.《原毁》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答

  10.B“詹何”是人名,为“聘”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D。楚王两问,问“治国之要”“治国何如”,詹何两次作答,排除A。

  11.B“生人”一说早有。《墨子·兼爱中》:“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后汉书·冯衍传》:“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且避讳,是避君主、尊长的讳,不是自己避自己名字之讳。

  12.B唐太宗在这里讲的“割股以啖腹”并不是用典,而是指割自己的腿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最终导致身死。用这样的做法来类比“损百姓以奉其身”的治理方法。

  13.(1)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因此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取诸”1分,“体”

  1分,语意2分。)

  (2)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责”1分,“廉”1分,语意2分)14.(1)希望当权者能倡导古人的做法,即“待己”严格而全面,“待人”宽容又简约,一改当下的不良风气;(2)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译文】(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的,也没有上面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祸患。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国家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民心涣散,怨言四起,自然就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纵和懈怠。”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从前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国家的要领,詹何用修养自身品德来回答。楚庄王又问他治理国家用什么方法。詹何说:‘从未听说国君清正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完全符合古代圣贤的道理。"

  (二)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个人叫舜,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之所以成为仁义之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古之君子却说:“比不上舜,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现在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约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

  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而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道德的履行,难极了!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