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阅读答案与翻译-《说苑·政理》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阅读答案与翻译-《说苑·政理》

  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理解错误,两句中的“悌”字含义不同。“恺悌”中的“悌”意为“平易”,“孝悌”中的“悌”意为“敬爱兄长”。句意:和乐平易的君主。/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使士大夫富足”不合文意,“霸国富士”中的“士”不是指“士大夫”,而是“武士”的意思。

  13.(1)刑狱没有整顿好,就不能用刑罚;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

  (2)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治”,治理整顿得好,安定太平;“刑”,用刑罚,处置,惩治;“陈”,宣示;“风”,名词作状语,像顺从风向一样。(2)“……者,……”,判断句标志;“为国”,治国;“遇”,对待,相待;“哀”,悲伤。

  14.共同点:他们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富民,要爱民。

  ①孔子认为,要减轻百姓赋税,让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要教化百姓,对他们不轻易使用刑罚。

  ②吕望(太公)认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爱护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孩子、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对待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①结合文中孔子所言“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政在使民富且寿”“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可知,其意思是“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会长寿”,所以孔子认为要减轻百姓赋税,让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要教化百姓,对他们不轻易使用刑罚。

  ②结合文中吕望(太公)所言“王国富民”“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可知,其意思是“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所以吕望(太公)认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爱护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对待百姓。

  据此可知,二者的共同之处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富民,要爱民。

  参考译文:

  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死他们。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孔子说:“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能行杀伐;刑狱没有整顿好,就不能用刑罚;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那七尺高的墙,人们不能跨越,(可是)七百尺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诗经》上说:‘要使人们不迷失方向。’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非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告状的人听到这些话后,就请求不再上告了。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为政治国的事,孔子回答说:“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鲁哀公问:“怎么说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会长寿。”鲁哀公说:“像这样,那我就会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没有见过孩子富足了而父母却贫穷的。”周文王问吕望(太公)说:“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太公)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就叫上边富有而下边贫穷。”周文王听后说:“讲得好。”吕望(太公)又回答说:“好事隔夜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就在这天,周文王就打开粮仓和钱库,用来赈济年老丧偶、没有儿女的人和失去父母的孤儿。周武王向太公询问:“治国的根本方法是怎样的?”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周武王又问:“怎样爱护百姓呢?”太公回答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农事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能够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使他们欢乐而不受痛苦,使他们高兴而不生怨怒。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了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他们的生活;对有罪的人加重惩罚,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徭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