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作者: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C 、E(对一个2分,全对5分)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E比兴,错。
2. 情感:①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②心念国事。首联写作者应檄赴邓,着敝跨羸,星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