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先妣事略阅读答案

先妣事略阅读答案

 先妣事略阅读答案:

  阅读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7.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5分)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5分)

  参考答案

  4.D (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5.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她。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6.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7.⑴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3分)

  ⑵(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3分)

  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无。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B.①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②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C.①以二子肖母也            D.①乃劳苦若不谋夕

  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 )

  ①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参考答案

  11 D 对待

  12 A 到 往

  13 C

  14 B 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原文:

  先妣事略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