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棚民事阅读答案
记棚民事阅读答案:
阅读题:
22、第①段中当地百姓反对棚民开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本文前两段均用“余览(闻)其说而是之”作结,试分别概括“其说”内容。(2分)
24、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5、对第③段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后两种观点各有优点,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观点能够平息棚民与“相告讦者”之间的冲突。
C、后观点能够避免开山所致损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后观点都是作者认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26、作者对“棚民开山”有没有明确的观点?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
参考答案
22.(1分)他们沉迷风水迷信,担心开山破坏好风水。
23.(2分)第①段“其说”是指董文恪认为开山具有使闲散百姓开荒获利避免纷争的益处(1分)。第②段“其说”是指乡人认为开山导致水土流失以致贻害能生长粮食的田地具有害处(1分)。
24.(2分)作者将复杂的意思浓缩为对偶句,对偶中又有对比(1分),突出棚民开山所导致的后果严重,实则是有害而无利之举(1分)。 (评分说明:如从整句的角度来分析亦可。)
25.(3分)B
26.(4分)没有明确观点(1分)。只是对两种情况作客观分析(1分),分别指出棚民开山的利弊(1分)。这种客观的不妄下结论的态度,值得肯定(1分)。提出问题供人讨论,也为真正解决问题起到很积极的作用(1分)。 (评分说明:判断没有明确观点1分;后四点答到三点即给3分)
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 行状: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B.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 茹淡,吃没有滋味的东西。
C.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俟:依靠
D.余览其说而是之 是:认为……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引壶觞以自酌
B.毕至洼田中乃止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C.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
A.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B.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C.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D.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4.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恪公任安徽巡抚期间,上奏力主准许棚民开荒山地,认为这样可以解决无地农民的困难,作者赞同他的说法。
B.宣城乡民认为开山辟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害处大,不值得提倡,作者认为乡民的说法也有道理。
C.结尾一段“如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而开山又易水土流失。
D.文章论述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利”与“害”,反映了作者对国事民生的关注,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5.翻译上面文言文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3 分)
(2)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4分)
(3)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