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阅读题:

  2.第①段加点词“最幸者”“不幸者”分别指什么? (2分)

  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4. 第③段作者认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段作者说经历风雨侵蚀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脱被樵夫砍伐厄运的树木十分少见。

  B.第②段末尾感叹“其理似不偶然”,表达了作者对造成树木种种不幸的天命的反抗。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发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强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树的生长写到木假山的特征,转合自如,最后以三个感叹号收束,引人深思。

  6.指出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概括全文主旨。 (3分)

  参考答案:

  2.(2分)最幸者:逃脱种种厄运,被人发现,做成木假山。(1分)

  不幸者:本来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因为无人发现,被樵夫当作薪柴砍伐。(1分)

  3.(2分)角度一:运用排比,(1分)写出了木假山侥幸逃脱各种摧折的经历。(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1分)形成铿锵节奏,强调树木遭受的各种不幸。(1分)

  4.(2分)木假山中间山峰端正庄重,旁边的山峰凛然挺拔,(1分)表现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姿态,因此作者觉得它“可敬”。(1分)

  5.(2分)B

  6.(3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1分)主旨:以树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无端毁灭的痛惜之情;(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刚直不阿的人格理想。(1分)

  二: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夭:死亡、夭折

  B.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啮:啃、吃

  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 几何:时间短暂

  D. 岌然决无阿附意 阿附:逢迎、依附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4分)

  ⑵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4分)

  ⑶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4分)

  参考答案:

  10.C【几何,此处应为“多次”之意】

  11.A【两个“所’字都是“为……所”被动结构。】

  12.C【原文是说“非徒爱其似山”,不仅仅是因为它外形像山,而不是“不是因为它像山”。】

  13. (1)幸运的是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 受 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得分点:“材”,名词动用;“为……所”,被动句式;“患”,灾祸,祸患。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得分点:“好事者”,“以为”应为“以之为”,“脱”“远”脱离,远离之意。句意1分,共4分】

  (3)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得分点:“野人”、“所薪”“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