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书院记阅读答案
漳南书院记阅读答案:
阅读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延元主院事 延:邀请
B.须院事竣 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 质:信物
D.然其兴学敦师 敦:尊崇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B.“须”是动词,“等到”的意思。如“须晴日,银妆素裹”中的“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
D.郝子拜手宣于众曰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C.“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你。A项,助词,前者相当于“……的人”;后者相当于“……的”。B项,副词,前者相当于“才”;后者相当于“于是、就”。D项,介词,前者相当于“对”;后者相当于“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完成该类题,需要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等信息,筛选出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C.“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错,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郝文灿隐居之意,新建一座亭榭也不是这个原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分)
(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分)
(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4分)
【试题答案】
(1)(郝文灿)离开后又来探访,陈说众多理由,(在我家)停留十日,我坚决地推辞。
(2)约定日期开工,屯子堡的百姓崇尚道义,云集响应,伐木之声,晚上远近都能听到。
(3)(郝文灿)分别之后屡次来信催促我(回去),(我)询问他水灾的情况,却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而我年老多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回去)。
【试题解析】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一致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第二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过”(拜访)、“百端”(百般,多种多样)、“固”(坚决)等,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刻”(同“克”,约定)、“云”(名作状,像云一样)、“许许”(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答案翻译为“伐木之声”,未免过死)等,第(3)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札”(写信)、“且”(将要)、“审”(明白、知道)、“遂”(如愿)等。翻译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